发布时间:2024-09-19 14:57:11 文章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作者:俯瞰横琴。资料图片
从伶仃洋上空鸟瞰珠海第一大岛屿——横琴岛,“遥遥一水间”南北相望的大、小横琴山,宛如南海碧波上的两把古琴,东枕澳门濠江水,西听珠江万里涛。
横琴与澳门一衣带水,唇齿相依,最近处仅相距187米。凭借独特的地理区位优势,横琴从“蕉林绿野、农庄寥落”的边陲小岛起步,积极探索与澳门衔接的“无缝融合”,如今已成长为支持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的新平台。
2009年,横琴吹响了开发开放的“号角”;2015年,广东自贸区横琴片区挂牌;2021年9月,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挂牌成立,掀开了“琴澳一体化”的新篇章;2024年3月1日,横琴正式实施分线管理,实行货物“一线”放开、“二线”管住,人员进出高度便利,为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支持澳门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不断丰富“一国两制”新实践注入更强大动能。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澳门回归祖国25周年、《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公开发布5周年,也是合作区挂牌成立3周年、《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总体方案》第一阶段建设成效的大考之年。3年来,合作区以“共商共建共管共享”体制为建设发展的内驱力,紧紧围绕促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主线,在推动规则衔接和机制对接的同时,大力发展科技研发和高端制造产业、中医药等澳门品牌工业、文旅会展商贸产业以及现代金融业四大产业,与澳门“1+4”适度多元发展策略高度协同,全力推动粤澳合作向深度、广度迈进。
聚焦集成电路产业
打造“中国芯”国际化的“桥头堡”
“目前,我们正加紧横琴相关研发和技术团队的建设,也希望依托横琴的区域优势和政策支持,壮大企业发展,提升国际竞争力。”华研伟福科技(珠海横琴)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忠鑫一边展示最新的科技产品,一边说道。他对公司发展有着清晰的规划,对公司未来信心十足。
作为合作区经济发展局引进的重点企业,华研伟福致力于第三代化合物半导体碳化硅、氮化镓功率器件和智能功能模块的研发、生产及销售服务,在芯片研发、工艺制造、封测产业链各环节自主掌握多项核心技术。从2022年11月落地横琴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以来,华研伟福走过了快速发展的两年。刘忠鑫表示,华研伟福布局合作区,享受产业集聚便利,既可以快速对接国际前沿科技资讯,也能在合作区内进行研发测试,对于领域创新研发很有帮助。
华研伟福所在的横琴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是合作区国际科技创新技术交流与展示窗口,这里汇聚了广东省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粤澳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园等,是横琴打造全球集成电路创新产业的“集聚地”,是粤澳融合的重要平台与载体。
集成电路是当前高端制造业中最受市场关注的领域之一,也是横琴产业布局的一大重点。“这些年看着横琴集成电路产业不断集聚,政策一一落地兑现,我们知道自己真是来对了地方。”凌烟阁芯片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李宏俊感慨道。
近年来,在《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促进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若干措施》、“双15%税收优惠”等一系列政策的加持下,横琴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氛围日渐浓厚。2023年底,《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总体发展规划》进一步提出,加快构建特色微电子产业链,规划建设粤澳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园等专业园区,打造集成电路设计和制造产业集群。
作为合作区重点打造的首个集成电路特色专业园区,粤澳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园为合作区集成电路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目前,产业园已集聚集创北方、壁仞科技、妙存科技、齐芯半导体、华研伟福、凌烟阁等80多家集成电路企业,业务范围涵盖显示驱动芯片设计、图形处理芯片设计、存储芯片设计、MCU芯片设计、CIS芯片设计等领域。
从无到有,从有到精,横琴集成电路产业已初具规模。2023年,横琴实现集成电路产业营收超30亿元,成为横琴高端制造业“成绩单”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在‘引进来’的同时‘走出去’,横琴正逐渐成长为‘中国芯’国际化的‘桥头堡’。”在珠海先进集成电路研究院院长龚斌看来,横琴拥有粤澳合作的先天区位优势,可以为科研协同、产业化联动、成果转化和孵化、金融服务等提供广阔空间,为澳门长远发展注入新动力。而粤澳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园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为集成电路企业提供专业的孵化器、投资基金、公共技术平台等服务,并践行“澳门平台+国际资源+横琴空间+成果共享”战略模式,着力引进一批高质量集成电路设计企业,打造两大高水平集成电路创新平台和产业服务载体,构建一个集成电路产业交流合作中心,全方位赋能集成电路企业发展。
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
夯实人才支撑 激发创新活力
同一园区里,广东省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简称“广东省智能院”)的“最强大脑”们正深入浅出地讲解着人类大脑神经元的运作方式和类脑芯片的设计灵感。“大脑是世界上最先进的计算机。”中国科学院院士、广东省智能院院长张旭介绍道,人类大脑由大约800亿到1000亿个神经元组成,每个都连接着大约10000个其他细胞,脑细胞之间的连接总数接近10的15次方,信息正是在这些连接中得到处理。
广东省智能院自2021年6月在横琴成立以来,一直围绕“脑感知认知、神经网络计算、类脑智能计算”三大方向,在认知神经网络、类脑智能芯片、类脑计算系统、金融工商智能技术、智慧生物医药和健康医疗技术等核心技术上寻求突破。这背后,离不开各领域创新人才挑大梁、担重任,在广东省智能院现有的302名员工中,博士138人、硕士120人,引进高层次人才研究人员13人。“琴澳一体化步伐越来越快,横琴正成为包括澳门青年在内的大湾区青年成就事业的一片沃土。”澳门青年杨超然,毕业于澳门大学电机与电子工程系、模拟与混合信号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国家重点实验室,目前在广东省智能院担任类脑开放系统智能计算研究组组长。在杨超然看来,合作区为创新人才成长搭建起了坚实的平台,正是“平台+人才”支撑体系的不断完善,为合作区营造出更具活力的创新生态,让合作区成为创新要素“汇聚地”。
高校是创新人才培养的主要阵地。“立足澳门、共建湾区、融入国家、走向世界”,在珠海澳大科技研究院(简称“珠研院”)中华医药及转化医学研发中心的走廊上书写着澳门大学的定位与使命。2019年珠研院的成立架起了一座桥。“这座桥,让澳大的科研资源流向横琴、珠海乃至整个大湾区。”珠研院院长陈国凯说,研究院的“明星”教授们,拥有许多与企业、机构合作的产学研项目,通过不断地将科研资源进行转化,澳门大学在促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
2021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总体方案》,明确提出将高标准建设澳门大学等院校的产学研示范基地,构建技术创新与转化中心,推动合作区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支点,为珠研院的发展带来新的历史机遇。
“在澳门大学本部,大多还是做一些基础性研究,涉及到买试剂、动物实验以及与企业合作等,在横琴有更大的空间。”2022年7月,王安恒在英国取得医学博士学位后,来到珠研院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从事生物医药方向的他,目前正和导师一起研究针对糖尿病足部疾病创伤愈合的项目,并即将进入临床阶段。一直以来,王安恒都希望科研成果能够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而学科实力雄厚、注重科研成果转化的珠研院恰恰为他提供了这样一个平台。
澳门大学拥有中药质量研究、模拟与混合信号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和智慧城市物联网三个国家重点实验室,依托重点实验室和“明星”教授效应,珠研院已承接超过300个产学研转化项目,并与珠海龙头国企共建联合实验室,在产学研转化中探索出一条独特路径。
如今,在连接澳大与横琴的“桥”上,往来穿梭着300多名师生,国家重点实验室诸多成果落地,澳大学子遍布横琴岛,澳门大学成为琴澳融合的一个标志性样本。
提升产品“含澳量”
琴澳共筑中医药融合创新高地
珠研院中华医药及转化医学研发中心所在的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里,四处弥漫着中药的药香。分子态(珠海横琴)中医药健康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的现代化生产车间内,无人生产线不停流转,一份份中药材原料被破壁、分离、浓缩、结晶,顺着管道形成中药晶体颗粒。
2020年,作为分子态(澳门)中药科技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分子态(珠海横琴)中医药健康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落地横琴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并于2021年9月正式建成投产。目前,分子态拥有自主研发的现代中药无人工厂生产线,不仅可以自动化、智能化对中药材进行加工,还通过技术创新实现了中药全组分的量化标准化,有效降解中药原料中的有害物质。
在中医药领域,澳门品牌是国际公认的“金字招牌”。2023年10月30日,《“澳门监造”“澳门监制”“澳门设计”标志管理办法(暂行)》正式施行,对经澳门审批和注册的中医药产品、食品及保健食品,在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完成生产且加工增值达30%或以上,即可申请使用相应的澳门品牌标志。《管理办法》的落地,意味着合作区的“含澳量”更足,“澳门药、横琴造”的创新实践正式驶入“快车道”。
作为第一批获得“澳门监造”系列标志的企业之一,分子态(澳门)中药科技有限公司执行董事黄滋才深刻感受到了变化:“获得标志后,我们能打开更广阔的市场。”
“基于澳门的历史,与葡语国家、东盟国家市场之间的市场联动频繁。我们希望让更多中药产品与技术,走到葡语国家与东盟国家,走向欧盟和拉美市场。”对于中医药产业的未来,黄滋才有自己的期待,他认为,推动中医药国际化,是琴澳联合实现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之一。
中医药等澳门品牌工业,是合作区规划的重点。一边是“走出去”,一边是“融进来”,内地研发和资源优势与澳门品牌和对接葡语国家的窗口效应正互为补充、形成合力。作为合作区中医药产业的主要创新载体,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在推动中医药“走出去”的道路上步伐坚定。
产业园是《粤澳合作框架协议》下首个落地项目,园区孵化器、加速器和独栋总部区域入驻了多元共存、梯次分明的中医药产学研主体。至2024年6月底,产业园注册企业229家,其中澳门企业75家,产业集聚态势已初具规模,产业发展生态日趋完善。
如今,产业园正充分发挥澳门中葡平台作用,以葡语系国家为切入点,积极推动中药品种在海外的注册和出口,帮助包括澳门企业在内的多家企业共13款产品在莫桑比克注册成功,9款产品在巴西获得中成药注册备案上市许可。
“琴澳和鸣”,佳音阵阵。合作区“四新”产业阶段性发展结出累累硕果:截至今年6月末,合作区“四新”产业实有企业达17061户,同比增长5.7%,比2021年底增长20.1%;2024年上半年,“四新”产业增加值117.80亿元,同比增长6.4%,占合作区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47.1%。
探索体制创新
规则衔接 凝聚双城智慧
共商共建共管共享的“四共”体制凝聚着粤澳双方共识,是一个全新的设计与安排,没有先例可循,极具开创性,只能在探索中前进。“四共”体制为合作区打开了路径保障,而在规则衔接、机制对接的最前端,合作区针对澳门居民、澳资企业在合作区发展的需求,不断通过小切口的改革,实现更多新连接、新融合,推动琴澳一体化发展。
就拿横琴口岸来说,20年来,不仅是设施的完善,更是通关速度的提升。在横琴口岸,无论是人员还是车辆,都可以实现双向“丝滑过关”。据横琴边检站统计,截至8月18日,横琴口岸今年以来已验放出入境人员超1300万人次,车辆约140万辆次,今年出入境客流总量有望首次突破2000万人次,车流量突破200万辆次。
今年3月1日零时起,合作区正式实施货物“一线”放开、“二线”管住、人员进出高度便利的分线管理政策,这标志着构建与澳门一体化高水平开放新体系迈出关键一步。按照《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总体方案》,横琴与澳门特别行政区之间设为“一线”,横琴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关境内其他地区之间设为“二线”。
“一线”放开,生动诠释了“人员进出高度便利”的政策核心,允许符合条件的澳门4类居民携带熟肉、乳制品、熟蛋、蔬果等7大类300多种动植物产品经“一线”进入合作区。此外,以自用、合理数量为限且符合有关管理规定,除法律法规明确规定不予免税的外,物品经“一线”免税进入合作区。事实上,“二线”管住,也并非“筑墙垒坎”。按规定,内地经“二线”进入合作区的有关货物按规定实行增值税和消费税退税;与此同时,对合作区内企业生产的、含进口料件且加工增值30%及以上的货物,经“二线”进入内地也可免征进口关税。“这直接利好科技研发、中医药等澳门品牌工业及先进制造企业在合作区发展。”不少企业经营者感叹,一系列政策协同发力,将带动琴澳两地在产业合作联动中加速形成完整的产业链体系,孕育出更多的新质生产力。
分线管理是为了更好地开放。合作区实施分线管理半年,人畅其行,货畅其流。8月24日,横琴口岸单日客流超8.8万人次,继今年5月3日单日通行旅客超8.6万人次后,再创历史新高。
规则衔接,不单指不同法律法规的衔接,更是指琴澳两地服务的跨境延伸。从商事调解、商事仲裁到横琴公证处、横琴珠港澳(涉外)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等一批跨境公共法律服务机构的成立,合作区法治保障体系不断完善。
合作区通过珠海经济特区立法权,出台实施澳门医疗人员注册执业和药学技术人员跨境执业备案等“小切口”法规,修订港澳建筑及相关工程咨询企业资质和专业人士执业资格认可规定、港澳旅游从业人员执业规定,进一步便利澳门专业人员跨境执业。合作区不断推进对澳职业资格认可,拆除了跨境执业的“硬门槛”,让更多优秀的澳门专业人才迈出在合作区便利执业第一步。
琴澳之间每一条规则衔接都有切实的应用场景,各项内容均是围绕琴澳之间要素流动,具体到澳门药品能否在合作区使用、琴澳公营医疗机构的电子病历可否实现互通、救护车能不能跨境行驶等。这些都是与澳门老百姓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点滴细节。
去年9月,合作区政务服务中心正式启用,156个服务窗口、“一站式”办理20个部门998项政务服务事项,“澳证易”、澳门财政局自助服务机首批进驻,将澳门政务服务延伸至合作区。今年9月2日起,政务服务中心又新增澳门特区政府新款多功能自助服务机,可提供澳门特区政府11个部门近40项服务。随着在合作区居住的澳门居民越来越多,一些澳门便民服务机器会陆续在横琴落地,实现澳门居民在横琴生活的“无感切换”。
作为促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的新平台、便利澳门居民生活就业的新空间、丰富“一国两制”实践的新示范、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新高地,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正站在新的历史节点上,开启“琴澳一体化”新篇章。
有害短信息举报
抵制违法广告承诺书
阳光.绿色网络工程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网络法治和道德教育基地
北京通信局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邮箱:xinxunnet@126.com
电话:010-52889281
手机号:17611163099
版权所有:新讯(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0-2019XINXUN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